发布时间:2022-11-11 14:51:09
趁着双十一,清理自己的购物车是不少网友的不二选择。
而与此同时,抖音粉丝刚刚破亿的「疯狂小杨哥」也花了一个“小目标”,清空了自己的购物车...
11月1日,「疯狂小杨哥」抖音账号的粉丝数突破了9999万 ,一度成为国内首个粉丝破亿的网红。
而大家的震惊还未散去之时,“小杨哥”又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——
花了1个亿在合肥买楼
小杨哥表示,这是人生最大的一次消费,清空购物车。三只羊全球总部即将坐落高新区核心区,中国(合肥)内容电商产业基地正式登场,预计明年6月装修完毕。
据了解,该处房产位于合肥市高新区,总建筑面积53874.33平方米。
一共包含一栋15层高的生产综合楼、一栋6层高的职工宿舍和食堂、3幢厂房和1个门岗。
除了1亿 元的基础费用外,小杨哥还花费了50万元的软件服务费。
不难想象,待投入使用后,还有一笔不菲的装修费等着小杨哥。
而买楼的原因,小杨哥特地拍了个视频回应,大意是做电商都会去杭州,而他想把合肥的电商产业做大。
总结来说,小杨哥在合肥建立电商产业基地的目的,是想吸引更多品牌方驻地合肥,让大家提到电商时,想到的不仅仅是杭州和阿里,也可以想到合肥和三只羊。
或许,成为合肥的电商名片,就像曾经马云是杭州电商的名片一般,是小杨哥的未来寄望。
近两年来,头部网红与mcn机构之间的火药味愈发严重。
从李子柒与老东家微念的ip之争,再到浪胃仙因账号归属权而“另起山头”。
李子柒(左)浪胃仙(右)
这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纠纷,对于哪一方来说都不是好事。
而且单一ip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。
但反过来讲,头部网红也无法跳脱开mcn机构的帮助。
前几年火爆一时的「张同学」,拒绝了所有投来橄榄枝的mcn机构,坚决独立发展。最后却遭遇直播首秀gmv仅300多万的“滑铁卢”。
今年8月被誉为抖音“女版小杨哥”的「疯产姐妹」,因未加入任何mcn机构,没有团队维护致压力倍增,偏离了创建账号的初衷,最终走向了分道扬镳。
疯产姐妹(左)张同学(右)
而有了这些前车之鉴,最后只剩下一条“自立山头”的道路。
就如同李佳琦的美one、薇娅的谦寻、辛巴的辛选一样。
作为头部网红,小杨哥以自己的ip为核心,建立起背后的商业“护城河”——三只羊,是一条既安全又正确的道路。
头部网红的优势无可厚非,不仅有专业团队的支持,还有平台的资源倾斜。
但面临流量稀碎的电商环境,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性愈发高昂。
就像东方甄选爆火之后,交个朋友直播间整体gmv曾下滑近30%。
而后的东方甄选又快马加鞭地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——自建app沉淀私域。
本次的双11,罗永浩、俞敏洪、刘畊宏等“顶流”主播也纷纷转向他处,与“老东家”解绑。
与此同时,小杨哥的团队也不押注单一平台,选择在视频号试水直播。
之所以没有选择拥有强大供应链和流量的淘宝,可能是考虑到如今抖音对流量越来越具有绝对话语权,另一方面也想要拓宽自己的私域流量池。
「疯狂小杨哥」视频号
而且小杨哥并不像罗永浩、刘畊宏夫妇那般在全网就能引发话题效应。
多点开花,保证自身的流量不被平台拿捏,才是长期主义发展的关键点。
这些有头有脸的主播选择“出逃”抖音,为什么平台没有去阻止?
有数据显示,有8成的账号火不过3个月。
看起来有些夸张,但似乎也不无道理,就像前文提到的张同学,褪去光环的原反诈民警老陈,以及健身教练刘畊宏。
张同学、老陈、刘畊宏夫妇(左至右)
一位位“顶流”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流量狂欢,但在抖音的“丛林法则”中,向来只见新人笑,不见旧人哭。
我们回顾这些年的热点,许多有意思的事都出自于短视频平台,归根结底是因为新人的话题太多了。
而这也成为了抖音平台的基因,成为了其矗立在电商市场中的一大利器。
就拿平台gmv破万亿的成就来说,淘宝花了十余年之久,而抖音仅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。
但换个角度而言,这把“利器”是一把双刃剑。
雪山直播、蹦迪直播、说唱直播、古装剧直播...这些内容热点大多维持不了半年。
佰草集的古装剧直播
鸭鸭羽绒服的雪山直播
“无法长期主义的模式,不是好商业模式”
能兼顾内容与带货的直播间很少,「东方甄选」更是凤毛麟角。
就平台属性而言,抖音更像是一个娱乐化平台,而淘宝才是补足消费需求的地方。
这也是抖音“顶流”们为什么会选择来淘宝的原因之一。
而且淘宝快手的前车之鉴——李佳琦、辛巴暴雷,是努力注入电商基因的抖音平台不想重蹈覆辙的事,更不想看到头部主播们之间在有限的资源内形成无限的竞争。
加之,从去年起反垄断、互联互通、“二选一”等监管措施的不断演进。
与头部主播“紧密相连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!
正如这段时期里,快手主播“家族化”,抖音主播做矩阵,淘宝力推新人主播一样,他们都希望用较低的成本,分散大头流量,从而站稳在市场的脚跟。
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头部主播、电商平台,又或者普通商家而言,都不是一个新鲜事。
趁着双11大促这个全年消费欲望最为旺盛的节点里,谁能率先找可塑化的增长点,谁或许就能成为下一波浪潮的“宠儿”!
...